黑科技散热+隐藏走线!映众5090 D v2超级冰龙评测
RTX 5090 D v2型号是最近大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它属于90这一级别,也让许多玩家好奇它的性能发挥表现。今天,我们通过映众超级冰龙系列来一探究竟。
作为映众的旗舰型号,RTX 5090 D v2超级冰龙有着极致的散热用料和充沛的运行性能。与5090 D一致的是,CUDA核心数量都是21760个,第四代RT Core、第五代Tensor Core、纹理单元以及光栅单元均维持不变。基准频率为2017MHz,Boost加速频率达2467MHz。显存降低至24GB GDDR7,位宽降到384bit,带宽降低至1344GB/s,可以说核心性能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结合GPU-Z可以更加详细的了解显卡的各项参数指标。RTX 5090 D v2超级冰龙基于NVIDIA Blackwell架构,支持新型SM多单元流处理器,可对神经网络着色器优化,第五代Tensor Core结合FP4及DLSS 4技术,为玩家及创作者提供更出色的AI性能。第四代RT Core具备更快的处理效率,大幅加强光线追踪场景的运行能力。
显卡外观
RTX 5090 D v2超级冰龙首先在视觉上便大饱眼福,显卡三围尺寸为334*148*73毫米,占位来到了3.5槽。充实且饱满的构造放置机箱当中霸气非凡。
显卡主要以银灰和纯黑两种配色所构成,采用不规则的斜切设计形成了极具张力的外观,初次上手便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正面三把7叶轴流风扇基于iCHILL X3散热系统,支持正反转设计,让散热更有效率。风扇采用高品质静音轴承,在保持经久耐用的前提下,还使得实际使用环境噪音更低。
显卡背面实用金属背板,共由核心、iCHLL品牌Logo和散热口构成。通过带有GEFORCE RTX标识的银色盖板,可以看到不规则的四开孔散热通道。在散热口的上方便是隐藏走线盖板。
RTX 5090 D v2超级冰龙的隐藏走线不仅支持外接供电线,还是支持ARGB同步线的隐藏。两条线共同享用一个藏线通道,即背板到侧面的盖板,当中有预留好的走线通道。隐藏走线可实现更完整的外观表达,并释放机箱空间,让玩家的DIY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
在上机点亮显卡之后,可以从侧面感受到无限深渊ARGB的震撼光场。其核心便在于如上图所示的三角镜面之中。通过折射的原理实现无限向深处延伸RGB效果,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光效表达。
对于一款用料十足的3.5槽显卡来说,,显卡的侧面的隐藏金刚臂支架将有效防止PCB弯曲或变型,用更好的一体化姿态实现经久耐用的目的。
在接口方面,依旧是RTX 50系列标配的3个DP 2.1b和1个HDMI 2.1b,支持最高8K分辨率的极致画面输出,和4K/480Hz的高帧率表现。
显卡拆解图
映众RTX 5090 D v2超级冰龙的核心代号为GB202-240,供电为23+6,相较于RTX 5090 D,在显存方面少焊了四个,每个代表2GB容量,共为8GB。
散热配置方面,RTX 5090 D v2超级冰龙装配了7根热管,其中4根为6毫米,另外3根为8毫米。在GPU核心之上还带有VC均热板,再搭配3.5槽尺寸下的大面积散热鳍片,其热传导效率十分亮眼。可以轻松压制600W满载功耗下的热量。
测试平台
测试平台如上图所示。使用的是AMD平台,9800X3D加上B850主板和48GB(24x2)DDR5 6800MHz的配置。
3DMark基准测试
通过3DMark数论测试下来,可以说RTX 5090 D v2和5090 D在性能上的差异极小。这也并非出乎意料,毕竟只有显存配置上有所降低,其他的参数指标无异。
游戏测试
可以说,RTX 5090 D和v2版本两者之间几乎没有性能差距,经过游戏测试所得来的数值差异可能还没有玩家手动超频来的大。又因为5090 D和5090在游戏性能没有差别,所以5090 D v2在游戏中的表现几乎可以等同于5090。
光栅游戏中的表现也是如此,游戏之间的平均帧率差别微乎其微。或者,只有在8K分辨率或4K极高材质画面下,才能突出32GB与24GB显存之间的差异,但只要是24GB显存够用的场景下,两者几乎等同于一张卡。
温度测试
在FurMark烤机软件中,对GPU进行20分钟的满载测试。最终核心温度稳定在74℃,显存温度稳定在76℃。整体的温度表现十分可观,iCHILL X3散热系统可以很好的适应极端环境下的运行。
对于游戏玩家而言,RTX 5090 D v2超级冰龙型号是纯粹的,基于4K分辨率的逐年增高,玩家是需要一款能够在此环境下带来高帧率和全特效的旗舰显卡,而它恰好能够游刃有余的满足这一核心需求。相较于5090 D有着近乎相同的游戏性能表现,是骨灰级玩家的终极选择!
继续浏览有关 映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