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PU芯片先驱 科学院院士沈绪榜逝世 享年92岁
快科技8月16日报道,据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院公众号今天凌晨1时43分,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计算机专家、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沈绪榜,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92岁。说起国产CPU芯片,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国产CPU的龙芯系列,以及后续的国产CPU。 CPU有兆芯、海光、飞腾等。 CPU品牌。
但如果要追溯国产CPU芯片发展的历史,沉旭邦可以说是中国CPU芯片的开拓者。
据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官网沈绪榜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8年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显示,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副总工程师、副所长航天工业部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国航天工业集团公司)。现任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沉旭邦长期从事航天计算机的设计及其国产芯片的实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处理器设计、嵌入式系统结构、片上系统(SOC)设计。
沈绪榜曾完成采用双极小规模、PMOS中规模、NMOS大规模及CMOS超大规模等国产芯片集成电路的四种箭载计算机第一台的设计,是我国火箭运载嵌入式计算机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据媒体报道,20世纪70年代,为打破国外禁运封锁,他率先开展涵盖计算机指令集、体系结构、逻辑设计方案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研究,并成功开发大规模集成电路。电路16位微机实现了我国芯片计算机的历史性突破。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主持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定点和浮点32位RISC微处理器芯片、每秒3.2亿次MPP系统级芯片和MPP计算机的设计和研究。
据介绍,沉旭邦已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VLSI设计导论》、《MPP嵌入式计算机设计》、《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RISC及后编译技术》等书籍7部。
沉旭邦曾撰写多篇文章,呼吁在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培养相关人才。中国只有坚持走国产化发展道路,才能实现自主设计芯片计算机的梦想。